好象丢了什么似的。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。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。同“若有所丧”。出自《淮南子・原道训》。一般作定语,指心神不定。若:好象。好象丢了什么似的。形容
详细解释
心神陶醉向往。出自明・叶式《题诚意伯刘公集>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心神陶醉向往。 复制出处:明・叶式《题诚意伯刘公集>》:“此仆所为神醉心往,而窃怪
详细解释
见“敲金击石”。出自元・汪元亨《醉太平・警世》曲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声音等。见“敲金击石”。 复制出处:元・汪元亨《醉太平・警世》曲:“展嘲风咏月长才思,吐敲
详细解释
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。出自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十出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形容时间流逝之快。流年:光阴。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。 复制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十出:
详细解释
犹言秉钧持轴。执政掌权。出自清・魏源《默觚下・治篇八》。又《〈淮南盐法轻本私议〉自序》:“用备秉政当轴之君子采择焉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当权。犹言秉钧持轴
详细解释
亲戚故旧的总称。出自梁斌《播火记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泛指各种亲友。亲戚故旧的总称。 复制出处: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谁家没个三亲六故,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
详细解释
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。形容感受很深,震动非常大。出自宋・陆游《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感触大。骇目:使人看了感到惊骇。看了使人感到心
详细解释
藐视世俗,为人傲慢。出自明・屠隆《彩毫记・宫禁生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对世俗之事不放在眼里。藐视世俗,为人傲慢。 复制出处:明・屠隆《彩毫记・宫禁生谗》:
详细解释
指排列队伍,布设阵势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安排布置。指排列队伍,布设阵势。 复制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一折:“执锐披坚
详细解释
极为诚实,不存有欺瞒之心。出自唐・贾曾《唐祭汾阴乐章・雍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昧:欺瞒。极为诚实,不存有欺瞒之心。 复制出处:唐・贾曾《唐祭汾阴乐章
详细解释
写关词打官司。出自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五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兴词:撰写并呈递状词;构讼:打官司。写关词打官司。 复制出处: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
详细解释
焚毁书籍,坑杀书生。出自汉・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文化专制。坑:活埋;焚:烧。焚毁书籍,坑杀书生。 复制出处:汉・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
详细解释
形容勇敢的气魄。现也形容无畏的革命精神。出自元・陈以仁《存孝打虎》第二折。一般作宾语,含褒义。气:指精神;勇气;霄汉:指天空。形容勇敢的气魄。现也形容无畏的革
详细解释
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出自朱自清《论标语口号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响应。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复
详细解释
放弃自己的意见,服从众人的主张。出自《尚书・大禹谟》。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大舜有大焉,善与人同,舍己从人,乐取于人以为善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顾全大局
详细解释
用马皮包裹尸体。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。出自宋・陆游《陇头水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将士战死沙场。革:皮革。用马皮包裹尸体。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。
详细解释
形容放达而不受礼法和世俗偏见的束缚。出自叶圣陶《微波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通脱:放达不拘小节;不拘:不受限制。形容放达而不受礼法和世俗偏见的束缚。 复
详细解释
比喻威力大、气势猛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九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比喻威力大、气势猛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九卷:“[程万
详细解释
见“慌手慌脚”。出自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人的举止。见“慌手慌脚”。 复制出处: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,慌手忙脚的跑
详细解释
见“卖国求荣”。出自宋・洪迈《容斋续笔・朱温三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谋求个人的名利。见“卖国求荣”。 复制出处:宋・洪迈《容斋续笔・朱温三事》:“苏循及其子
详细解释
形容性情温和。出自《晋书・齐献王攸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平允:性情平和。形容性情温和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齐献王攸传》:“及长,清和平允,亲贤好施
详细解释
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
详细解释
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,就如同打官司一样。比喻打官司带来的烦恼。出自《诗经・召南・行露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打官司带来的烦恼。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,就如同打
详细解释
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。出自《孝经・诸侯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。 复制出处:《孝经・诸侯章》:“高而不危,所以长守贵也;满而
详细解释
套话不多说了。出自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书信等。套言:客套话;陈:陈述。套话不多说了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4回:“九娃
详细解释
爬过高山,越过峻岭。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长途跋涉的辛苦。越:过;岭:山岭。爬过高山,越过峻
详细解释
除去旧的,留下新的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律书》。张守节正义:“《白虎通》云:‘沽者,故也。洗者,鲜也。’言万物去故就新,莫不鲜明也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
详细解释
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、讽刺现实。出自张抗抗《国魂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表示对现实不满。借:假托;讽:讽刺。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、讽刺现实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指阴历五、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7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,指天气最炎热的时候。指阴历五、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
详细解释
骑着马顶着包。比喻分不清事物之间的关系。出自《嘻谈续录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机械。包:包裹。骑着马顶着包。比喻分不清事物之间的关系。 复制出处:《嘻谈续录
详细解释
谓乱加谈论。出自《敦煌变文集・茶酒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乱加谈论。 复制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茶酒论》:“阿你两个,何用匆匆?阿谁许你,各拟论
详细解释
谓封爵分土。出自《陈书・虞寄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封爵分土。 复制出处:《陈书・虞寄传》:“今将军以藩戚之重,东南之众,尽力奉上,戮力勤王,岂不勋
详细解释
见“饭来张口”。出自唐・元稹《放言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坐享其成。见“饭来张口”。 复制出处:唐・元稹《放言》诗:“酒熟餔糟学渔父,饭来开口似神鸦。”
详细解释
没剩下活着的人。出自南朝・梁・任昉《策梁公九锡文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战后或灾后。噍类:指活着的人;遗:遗留。没剩下活着的人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梁・任昉《策梁公九锡文
详细解释
全面考虑,仔细筹划。出自清・林则徐《报告抵粤日期并体察洋面堵截趸船情形折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全面考虑,仔细筹划。 复制出处:清・林则徐《报告抵粤日
详细解释
“绝妙”二字的隐语。出自宋・金盈之《醉翁谈录・约朋友结果檄书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“绝妙”二字的隐语。“绝妙”二字的隐语。 复制出处:宋・金盈之《醉翁谈录・约朋友
详细解释
谓胆量极大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四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谓胆量极大。 复制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四折:“关云长雄略盖世,赵子龙大
详细解释
心志一致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鲁肃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心志一致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鲁肃传》:“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
详细解释
汉献帝建安十三年,曹操大军伐吴,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,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。泛指激烈的战斗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两军师隔江斗智》第一折。一般作主语
详细解释
尽忠不能尽孝,尽孝不能尽忠。即忠孝不能两全。出自唐・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・定谧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不并:不能同时并行。尽忠不能尽孝,尽孝不能尽忠。即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