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的成语

共 349 个成语

论语的成语有【未知所措】【匹夫沟渎】【心志难夺】【闻一知二】【子不语怪】【食无求饱】【富贵浮云】【三纲五常】【仰之弥高】【从心之年】【切问近思】【临危致命】【巍巍荡荡】【理屈词穷】【出纳之吝】【不堪其忧】【一旦之忿】【岂其然乎】【朽木粪土】【不弃故旧】【匏瓜徒悬】【来者可追】【造次颠沛】【期月有成】【三分天下有其二】【有始有卒】【血气方刚】【杞宋无征】【取义成仁】【不相为谋】【片言折狱】【朝闻夕死】【成事不说】【驷不及舌】【色仁行违】【见危致命】【不教而杀】【简在帝心】【一以贯之】【千乘之国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论语相关成语

未知所措

wèi zhī suǒ cuò

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指处境很为难。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

详细解释

匹夫沟渎

pǐ fū gōu dú

”后因以“匹夫沟渎”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《论语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

详细解释

心志难夺

xīn zhì nán duó

形容意志坚定,难以改变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心志:抱负;夺:强取。形容意志坚定,难以改变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
详细解释

闻一知二

wén yī zhī èr

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类推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类推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

详细解释

子不语怪

zǐ bù yǔ guài

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子:孔子;语:谈论。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子

详细解释

食无求饱

shí wú qiú bǎo

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饮食要有节制。饱:吃足。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
详细解释

富贵浮云

fù guì fú yún

意思是不义而富贵,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。比喻把金钱、地位看得很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不看重富贵。意思是不义而富贵,对于我就象浮云那

详细解释

三纲五常

sān gāng wǔ cháng

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。三纲;即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。五常;即仁、义、礼 、智、信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何晏集解:“马融曰

详细解释

仰之弥高

yǎng zhī mí gāo

越望越高。原指孔子之道;高不可及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含褒义。仰:仰视;敬慕;弥:更加。越望越高。原指孔子之道;高不可及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从心之年

cóng xīn zhī nián

随心所欲的年龄。后用为七十岁的称谓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从心:随心。随心所欲的年龄。后用为七十岁的称谓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七十而

详细解释

切问近思

qiè wèn jìn sī

恳切地问询,多考虑当前的问题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。切:恳切;近思:想当前的问题。恳切地问询,多考虑当前的问题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博学

详细解释

临危致命

lín wēi zhì mìng

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遇到危难肯豁出生命。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“士见危致

详细解释

巍巍荡荡

wēi wēi dàng dàng

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”后以“巍巍荡荡”形容道德崇高,恩泽博大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。朱熹集注:“巍巍,高大之貌;荡荡,广远之称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

详细解释

理屈词穷

lǐ qū cí qióng

理由站不住脚;无话可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宋・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

详细解释

出纳之吝

chū nà zhī lìn

亦作“出内之吝”。舍不得拿出去,出手小气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白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为人处世。亦作“出内之吝”。舍不得拿出去,出手小气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

详细解释

不堪其忧

bù kān qí yōu

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能忍受愁苦

详细解释

一旦之忿

yī dàn zhī fèn

一时的气忿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《新五代史・符存审传》:彦饶与晋初无衅隙,以一旦之忿,不能驭其军,杀奉进已非其本意,以反见诛,非其罪也!忿:气忿。一时的气忿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

详细解释

岂其然乎

qǐ qí rán hū

难道是这样吗?表示疑惑不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其然,岂其然乎?岂:难道;然:这样。难道是这样吗?表示疑惑不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其然,岂其然乎?例子:蔡东蕃

详细解释

朽木粪土

xiǔ mù fèn tǔ

比喻不堪造就、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朽木:烂木头;粪土:脏土臭泥。比喻不堪造就、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。

详细解释

不弃故旧

bù qì gù jiù

不轻易抛弃老朋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处世。弃:抛弃;故旧:旧交。不轻易抛弃老朋友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:“故旧无大故,则

详细解释

匏瓜徒悬

páo guā tú xuán

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世所用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三国・魏・王粲《登楼赋》:惧匏瓜之徒悬兮,畏井渫之莫食。匏瓜:似葫芦而稍大,成熟后可以做水瓢。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世所用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来者可追

lái zhě kě zhuī

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,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以后的事还来得及补救。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,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。

详细解释

造次颠沛

zào cì diān pèi

流离失所,生活困顿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流离失所,生活困顿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

详细解释

期月有成

jī yuè yǒu chéng

一整月就会有成就。形容治理国家或办某项事情见效迅速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期:一整个周期;期月:一整月。一整月就会有成就

详细解释

三分天下有其二

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

泛指势力强大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泛指势力强大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“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

详细解释

有始有卒

yǒu shǐ yǒu zú

谓做事能贯彻始终,坚持到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谓做事能贯彻始终,坚持到底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“有

详细解释

血气方刚

xuè qì fāng gāng

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。血气:指精力;方:正;刚:旺盛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
详细解释

杞宋无征

qǐ sòng wú zhēng

指资料不足,不能证明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资料不足,不能证明。指资料不足,不能证明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:“夏礼吾能言之

详细解释

取义成仁

qǔ yì chéng rén

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语本《论语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

详细解释

不相为谋

bù xiāng wéi móu

相互之间没法商量。指彼此观点不同;不宜共同谋划事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能在一起干大事。谋:商讨。相互之间没法商量。指彼

详细解释

片言折狱

piàn yán zhé yù

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。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补语、宾语,用于称颂官吏贤明。片言:极少的几句话;折狱:

详细解释

朝闻夕死

zhāo wén xī sǐ

早晨闻道,晚上死去。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对真理的追求迫切。早晨闻道,晚上死去。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

详细解释

成事不说

chéng shì bù shuō

原指事情已成,不要在解说;后指事情已过,不要再解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:“子闻之曰:'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'邢昺疏:'事已成不可复说也。'一般

详细解释

驷不及舌

sì bù jí shé

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话说出来,再也无法收回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说一不二。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

详细解释

色仁行违

sè rén xíng wéi

表面上主张仁德,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表面上主张仁德,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

详细解释

见危致命

jiàn wēi zhì mìng

见“见危授命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。见“见危授命”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

详细解释

不教而杀

bù jiào ér shā

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

详细解释

简在帝心

jiǎn zài dì xīn

指能被皇帝所知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能被皇帝所知者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:“帝臣不蔽,简在帝心。”用法:作

详细解释

一以贯之

yī yǐ guàn zhī

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;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;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

详细解释

千乘之国

qián shèng zhī guó

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中等诸侯国。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。 复制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