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。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补语、宾语,用于称颂官吏贤明。片言:极少的几句话;折狱:
详细解释
不忘旧约或旧交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忘旧交。久要:旧约、旧交。不忘旧约或旧交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
详细解释
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晏平仲
详细解释
风吹过来;草就倒伏。比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;下级一律绝对服从。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
详细解释
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宿命论。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子夏曰:
详细解释
指学问道德高深莫测。后用以比喻高不可攀,令人向往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,百官之富。指学问道德高深莫测。后用以比喻高不可攀,令人向往。
详细解释
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,不敢稍微放肆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乡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敛容:收起笑容,态度变得严肃。屏气:闭住气不敢出声。比喻
详细解释
原形容诚恳、虚心的样子。现形容一无所有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单纯式,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一无所有。空空:同“悾悾”;虚心的样子;如:文言虚词;表
详细解释
怨恨天命,责怪别人。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,埋怨别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怨:怨恨;天:命运;忧:责怪
详细解释
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。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
详细解释
指谗言。肤受,谓浮泛不实,或谓利害切身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谗言。肤受,谓浮泛不实,或谓利害切身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
详细解释
谓三岁。”后因称三岁为“免怀之岁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三岁。《论语阳货》:“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”后因称三岁为“
详细解释
春秋时对作大国附庸的小国的称谓。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。春秋时对作
详细解释
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如愿以偿。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
详细解释
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为人。君子:指品格高尚的人;成:成全,帮助;美:好事。道德高尚
详细解释
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
详细解释
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;逆理也讲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名正:名义或名分
详细解释
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和:和睦;同:苟同;无原则地附和。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
详细解释
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不追求享受。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
详细解释
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政治局面。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
详细解释
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,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,暂不下判断。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学习虚心。阙疑: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
详细解释
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
详细解释
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形容事物完无缺。同“尽善尽美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做事。尽:极。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形容事物完无缺
详细解释
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《庄子・盗跖》:辩足以饰非。掩、饰:掩饰;非、过:错误。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详细解释
纠正混乱局势,使天下安定下来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统一天下。匡:纠正;天下: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,即整个中国。纠正混乱局势,
详细解释
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,不要幸灾乐祸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哀矜:怜悯。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,不要幸灾乐祸。 复制出处:春秋
详细解释
粗茶淡饭。形容生活俭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疏:粗疏。粗茶淡饭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饭疏
详细解释
找不到大门走不进去。比喻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,百官之富。找不到大门走不进去。比喻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。
详细解释
年纪轻;精力旺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 宋・朱熹注:“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,足以积学而有待,其势可畏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年:年岁;富:多;
详细解释
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能力或力量不够,而无法做到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分句,表婉约拒绝的意思。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能力或力量不够,
详细解释
大家都起来攻击它,反对它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: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群:众人;攻:攻击。大家都起来攻击它,反对它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:非吾徒也,小子
详细解释
“四海”指天下,全国。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分句,含褒义 。“四海”指天下,全国。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。 复制出处:春秋
详细解释
原指进行战争。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,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干、戈:古代两种兵器。原指进行战争。
详细解释
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话说出来,再也无法收回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说一不二。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
详细解释
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语本《论语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
详细解释
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入室:到家;弟子:学生,徒弟。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
详细解释
要是出游,必须要告辞去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让父母安心。要是出游,必须要告辞去处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
详细解释
指无可无不可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无可无不可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
详细解释
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,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以后的事还来得及补救。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,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。
详细解释
扶持危困的局面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扶持危殆局面。扶持危困的局面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: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。”用法:联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