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动式的成语

共 1030 个成语

连动式的成语有【刮骨去毒】【离群索居】【抱头鼠窜】【摇尾乞怜】【画龙点睛】【弃俗出家】【敬事后食】【入海算沙】【登高一呼】【焚书坑儒】【彼倡此和】【慌不择路】【下车作威】【收兵回营】【借箸代筹】【比葫芦画瓢】【焚香礼拜】【剗草除根】【随乡入乡】【点铁成金】【求浆得酒】【言出祸随】【触物伤情】【头破血淋】【把薪助火】【引吭高歌】【转悲为喜】【转败为功】【淘沙得金】【抚景伤情】【开柙出虎】【触景生情】【衔石填海】【披沙沥金】【掩耳盗铃】【断手续玉】【关门落闩】【衣锦还乡】【鸣金收军】【言出法随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连动式相关成语

刮骨去毒

guā gǔ qù dú

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,彻底医治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关羽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,彻底医治。比

详细解释

离群索居

lí qún suǒ jū

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或动物。索:单独;居:起居;生活。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

详细解释

抱头鼠窜

bào tóu shǔ cuàn

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。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。出自宋・苏轼《代侯公说项羽辞》。一般含贬义,形容敌人的狼狈相。窜:逃跑;乱跑。抱着头像老鼠

详细解释

摇尾乞怜

yáo wěi qǐ lián

原指狗摇着尾巴讨主人的欢喜。后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别人谄媚讨好;希望得到一点儿好处。出自唐・韩愈《应科目与时人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乞:乞求;怜:怜悯

详细解释

画龙点睛

huà lóng diǎn jīng

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。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;使内容生动传神。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。出自唐・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・张僧繇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定

详细解释

弃俗出家

qì sú chū jiā

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世。弃:放弃;俗:尘俗。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

详细解释

敬事后食

jìng shì hòu shí

谓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,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。邢昺疏:“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,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”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

详细解释

入海算沙

rù hǎi suàn shā

①到海底数沙子。喻白费功夫。②又喻用力精勤。出自明・宋濂《杭州灵隐寺故辅良大师石塔碑铭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①到海底数沙子。喻白费功夫。②又喻用力

详细解释

登高一呼

dēng gāo yī hū

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。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。 复制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

详细解释

焚书坑儒

fén shū kēng rú

指秦始皇焚烧《诗经》、《书经》等古代典籍;坑杀一批儒生。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。出自汉・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坑

详细解释

彼倡此和

bǐ chàng cǐ hè

比喻一方倡导,别一方效法;或互相配合,彼此呼应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彼此呼应。和:附和;应和。比喻一方倡导,别一方效法

详细解释

慌不择路

huāng bù zé lù

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看看天

详细解释

下车作威

xià chē zuò wēi

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,就显示威风,严办下属。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。出自《汉书・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下马威。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,就显示威风,严

详细解释

收兵回营

shōu bīng huí yíng

召集正在作战或值勤的士兵返回军营。指停止某项工作或活动,把人员召集回来。出自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军事等。营:军队驻扎的地方

详细解释

借箸代筹

jiè zhù dài chóu

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。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,计划事情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留侯世家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代人出主意。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

详细解释

比葫芦画瓢

bǐ hú lú huà piáo

比喻照样子模仿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口语。比喻照样子模仿。 复制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口语。例子:这种比葫芦画瓢的做法不值得提倡

详细解释

焚香礼拜

fén xiāng lǐ bài

烧香跪拜,以表尊敬服从之意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。一般作谓语,表示尊敬服从。焚香:点燃香火。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。烧香跪拜,以表尊

详细解释

剗草除根

chǎn cǎo chú gēn

斩草除根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六年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斩草除根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

详细解释

随乡入乡

suí xiāng rù xiāng

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。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山木》。一般作谓语,同入乡随俗。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

详细解释

点铁成金

diǎn tiě chéng jīn

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(石)点化成金子;现多比喻修改文章、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。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。出自宋・黄庭坚《答洪驹父书》。一般兼

详细解释

求浆得酒

qiú jiāng dé jiǔ

比喻所得过于所求。出自唐・张鷟《朝野佥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得到的超过所要求的。浆:饮料。比喻所得过于所求。 复制出处:唐・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岁在申酉,求

详细解释

言出祸随

yán chū huò suí

见“言出祸从”。出自《明史・邹智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等。见“言出祸从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邹智传》:“吾非不欲言,言出则祸随,其谁吾听?”用法:作

详细解释

触物伤情

chù wù shāng qíng

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见到某物品而伤心。触:触动,感动。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曹雪

详细解释

头破血淋

tóu pò xuè lín

见“头破血流”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徐老仆义愤成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多指失败。见“头破血流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徐老仆义愤成家》:

详细解释

把薪助火

bǎ xīn zhù huǒ

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,不但于事无补,反而使事态扩大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2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方法错误。把:握住;薪:柴火。抱

详细解释

引吭高歌

yǐn háng gāo gē

放开噪子;大声歌唱。出自晋・张华注《离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引:拉;伸;吭:喉咙;嗓子。放开噪子;大声歌唱。 复制出处:晋・张华注《离经》:

详细解释

转悲为喜

zhuǎn bēi wéi xǐ

转悲哀为喜悦。出自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改变情绪。转悲哀为喜悦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九回:“良箴听了,不觉转

详细解释

转败为功

zhuǎn bài wéi gōng

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。出自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燕策一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燕策一》:“圣

详细解释

淘沙得金

táo shā dé jīn

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。比喻除去杂质,提取精华。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。出自《关尹子》六七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去粗取精。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。

详细解释

抚景伤情

fǔ jǐng shāng qíng

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。出自元・郑德辉《王粲登楼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,指即景生情。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。 复制出处:元・郑德辉《王粲

详细解释

开柙出虎

kāi xiá chū hǔ

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。后多比喻放纵坏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放纵坏人。柙:关猛兽的木笼。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。后多比喻放纵坏人

详细解释

触景生情

chù jǐng shēng qíng

接触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绪波动。也作“见景生情”。出自清・赵翼《殴北诗话・白香山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引起回忆的事物。触:接触;情:感情。接触眼

详细解释

衔石填海

xián shí tián hǎi

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”后因以“衔石填海”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,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。出自《山海经・北山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

详细解释

披沙沥金

pī shā lì jīn

沙里淘金。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从大量的东西中选精。沙里淘金。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。 复制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从

详细解释

掩耳盗铃

yǎn ěr dào líng

把耳朵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不会听见。比喻自欺欺人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掩:遮盖;盗:偷。把耳朵

详细解释

断手续玉

duān shóu xù yù

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。比喻得不偿失。出自《韩非子・用人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断:砍下;续:接上。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。比喻得不偿失。 复制出处:《韩非

详细解释

关门落闩

guān mén luò shuān

最终肯定,再无更改。出自《负曝闲谈》第2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没有回旋的余地。最终肯定,再无更改。 复制出处:《负曝闲谈》第22回:“四盏灯笼,值不了五角钱

详细解释

衣锦还乡

yī jǐn huán xiāng

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;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。出自《南史・刘之遴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,指富贵后回家乡。衣:穿;锦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穿着华丽

详细解释

鸣金收军

míng jīn shōu jūn

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5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撤军。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

详细解释

言出法随

yán chū fǎ suí

话一说出口。法律就跟在后面。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;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。出自清・林则徐《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言:话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