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,患得患失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十三章:宠为上,辱为下,得之若惊。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,患得患失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三章:宠为上,辱为下,得之若惊。
详细解释
指难事要从简易的地方做起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三章:天下之难,必作于易;天下之大,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难:难事。指难事要从简易的地方做起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三章
详细解释
意思是对是非黑白,虽然明白,还当保持暗昧,如无所见。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。意思
详细解释
指祸与福相因而生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祸福倚伏。指祸与福相因而生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”用法:主谓式
详细解释
指不贪多,不外求,把守一作为天下人的榜样。出自《老子》: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抱:持,守;式:榜样,规范。指不贪多,不外求,把守一作为天下人的榜样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:是以圣人抱一为天
详细解释
形容恍恍忽忽,难以捉摸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皦:清白、清晰;昧:糊涂。形容恍恍忽忽,难以捉摸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
详细解释
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也比喻无能,不中用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浑俗:与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比喻不露锋芒
详细解释
真实的话未经加工,所以不美妙动听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81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信:真实。美:美妙,漂亮。真实的话未经加工,所以不美妙动听。 复
详细解释
旧指恶有恶报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旧指恶有恶报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。”用法:
详细解释
像煮一条小鱼一样。比喻轻而易举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烹:烧煮;鲜:活鱼。像煮一条小鱼一样。比喻轻而易举。 复制出处:春秋
详细解释
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。比喻急于求成的人,难以持之以恒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24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跨:跨步前进。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。比
详细解释
众人都很明白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二十章: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察察:清楚明辨。众人都很明白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二十章: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
详细解释
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。常言时间很长;永远不变。(多指双方关系)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两人的关系。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。常言时间很
详细解释
通向一切奥妙的大门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一章: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众:一切;妙:玄妙。通向一切奥妙的大门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一章: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详细解释
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长时间觉得满足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四十六章: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长时间觉得满足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四十六章:祸莫大于
详细解释
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时间长久。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
详细解释
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。出自《老子》。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一般作宾语、
详细解释
如果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就会遇到很多困难。出自《老子・德经》: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多易:把事情看得太容易;多难:遇到很多困难。如果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就会遇到很多困难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・
详细解释
词藻华美的言辞、文章,内容往往不真实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信:信实,真实。词藻华美的言辞、文章,内容往往不真实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,正常可变为奇特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正:正常;奇:奇特。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
详细解释
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,一定很少守信用。出自《老子》六十三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人少守信用。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,一定很少守信用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六十三章
详细解释
指大国的国君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二十六章: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,虽有荣观燕处超然,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,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乘:四匹马拉的车。指大国的国君。 复
详细解释
弃绝聪明才智,返归天真纯朴。这是古代老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摒弃聪明智巧。圣、智:智慧,聪明。弃绝聪明才智,返归天真纯朴
详细解释
亦作“无名之璞”。①道家谓质朴自然、玄默无为之“道”为“无名之朴”。②未出名的璞玉。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亦
详细解释
质地硬的木材容易脆裂折断。比喻一味强硬反而会招致失败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七十六章: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,坚强处下,柔弱处上。强:坚硬。质地硬的木材容易脆裂折断。比喻一味强硬反而会招致失败
详细解释
国家小,人民少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小国。国家小,人民少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小国寡民,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
详细解释
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。比喻虽是贫寒出身,但有真才实学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七十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有才者不外露。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。比喻虽是贫寒出身,但有真
详细解释
富有慈善心肠的人,就有勇气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七章: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。富有慈善心肠的人,就有勇气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七章: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。
详细解释
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。出自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常与“疏而不漏”连用。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用
详细解释
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和;同:一起;混同;光:荣耀;尘:尘俗。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
详细解释
比喻越虚心求知,知识就会越渊博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五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虚:空;淈:枯竭。比喻越虚心求知,知识就会越渊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
详细解释
要想得到,必先给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要想得到,必先给予。要想得到,必先给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
详细解释
无论受宠、受辱,心里都要振动。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。无论受宠、受辱,心里都要振动。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
详细解释
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。出自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大功告成之后,自行隐退。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: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
详细解释
有可以转化成无,无也可以转化成有。指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二章: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矣。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
详细解释
一切事物一齐生长、发展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十六章: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一切事物一齐生长、发展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六章: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
详细解释
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,回复到人的本性。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十九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无为而治。绝、弃:放弃。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,回复到人的本
详细解释
”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,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。后以“戎马生郊”指战乱不断。出自《老子》。陈鼓应注:“生于郊,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
详细解释
要想夺取他,得暂且先给他。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,然后找机会夺取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36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对付人的策略。姑:暂且;与:给与。要
详细解释
指难和易是相互转化的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二章: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成:变化。指难和易是相互转化的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二章: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