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目瞪口呆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五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吃惊。亦作“目瞪口呆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五回:“四方混杀,人
详细解释
十字街头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形容大众谋生场所。十字街头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当下去十字街口,不问军官
详细解释
比喻英勇善战、行动迅捷的军队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军事等。比喻英勇善战、行动迅捷的军队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刮大风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天气等。刮大风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9回:“初时穿林透树,次后走石飞砂,
详细解释
指经过交手,相互了解,能更好地结交、相处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8回。一般作分句,形容经过交手而结交。指经过交手,相互了解,能更好地结交、相处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。比喻担负重任的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。比喻担负重任的人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无赖或指从原来的名门望族败落下来的人家及其子弟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无赖或指从原来的名门望族败落下来的人家及其子弟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
详细解释
比喻用尽心思,多方猜测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多方猜测。比喻用尽心思,多方猜测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老娘也不消
详细解释
不值得认为奇怪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事情等很普遍。不足:不值得。不值得认为奇怪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:“
详细解释
无巧不成书。指非常凑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同“无巧不成书”。无巧不成书。指非常凑巧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自古
详细解释
牙齿白,嘴唇红。形容面容美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。一般作补语、定语,形容年轻貌美。牙齿白,嘴唇红。形容面容美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犹言十分奸诈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回。又第五十二回:“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,迳入家里,来宅子后看了,便要发遣我们出去,他要来住。”一般作谓语、
详细解释
指光线十分微弱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光线等。指光线十分微弱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昏昏暗暗,灵前灯火失光
详细解释
也指军事、战斗的本领。形容武艺高强,超出一般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武艺:武术上的本领。也指军事、战斗的本领。形容武艺
详细解释
同“心惊胆战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。同“心惊胆战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九回:“先锋将魄
详细解释
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,匆匆忙忙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,匆匆忙忙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
详细解释
没安好心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动机不纯。怀:包藏。没安好心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武松听了这话,自
详细解释
既有钱财,又有势力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权势。既有钱财,又有势力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九回:“毛太公那
详细解释
形容金属、瓷器等撞击的声音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象声。形容金属、瓷器等撞击的声音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
详细解释
攀附着藤葛前进。极言道路艰难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8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旅行等。攀附着藤葛前进。极言道路艰难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
详细解释
泛指知识、学问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,泛指知识。泛指知识、学问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:“某乃是中原一秀士
详细解释
暗中射箭杀伤别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。暗中射箭杀伤别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边跺脚边击打胸脯。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二回。边跺脚边击打胸脯。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二回:“王砉顿足搥胸道:‘是我不该来看那逆
详细解释
军队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快速地进军。形容进军迅速而顺利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战争。驱:快跑;长驱:策马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;直
详细解释
形容情投意合,难舍难分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七回。明・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十三回:“亲哥,我和你同心合意,似漆如胶,并不曾有半点儿差池,你为何今日有不瞅不
详细解释
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善于作战。征:征讨。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
详细解释
面带愁容和愧色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0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形貌。赧:羞惭脸红。面带愁容和愧色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0回:“宋江、
详细解释
犹家破人亡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的处境等。犹家破人亡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二回:“王庆从小不曾叫王
详细解释
指十分真实可靠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等。指十分真实可靠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我弟兄三个,真真实
详细解释
液体湿湿地淌下,指流滴的样子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流体事物。液体湿湿地淌下,指流滴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近:亲近。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自古道:‘
详细解释
不能痛快的出声哭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用于哭泣。不能痛快的出声哭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三个酒至数杯
详细解释
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多的场合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但见:
详细解释
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,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。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,
详细解释
清清楚楚,明确无误;正大光明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清清楚楚,明确无误;正大光明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
详细解释
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符合心意。中:投合;符合;下:在下;谦称自己。 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形容仗着受人宠爱,故意做作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指故意做作。撒: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;娇:娇气;痴:憨痴。形容仗着受人宠爱
详细解释
天然生就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天然生就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:“这条计用着件东西,别人家里都没,
详细解释
见“徇私舞弊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做违法乱纪的事。见“徇私舞弊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:“谁
详细解释
兵力强盛,将领勇猛。形容军力强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七回:“宋江等将勇兵强,打破了宛州、山南两座城池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战争。兵力强盛,将领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