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追究事物的始末情由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戴至德传》:至德乃诘究本末,理直者,密为奏,终不显私恩。诘究:详细追究;本末:缘由。详细追究事物的始末情由。 复制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戴至德传》
详细解释
比喻颠倒是非。出自明屠隆《彩毫记・知几引退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颠倒是非。 复制出处:明屠隆《彩毫记・知几引退》:“宫闱萋菲,眩碧成朱,
详细解释
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、不庄重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适威》:礼烦则不庄,业烦则无功。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、不庄重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适威》:礼烦则不庄,业烦则无功。
详细解释
见“三徙成都”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三徙成都”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因》:“舜一徙成
详细解释
见“局高天蹐厚地”。出自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知止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局高天蹐厚地”。 复制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知止》:“或倡高算而受晁错之祸,
详细解释
不住地赞美。形容对事物的喜爱。称赏:赞美;不置:不住地。不住地赞美。形容对事物的喜爱。 复制
详细解释
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出自三国・魏・曹植《封二子为公谢恩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看着身影,对自
详细解释
阴间与阳间永远隔离。指死后再也不能相见。出自明・杨涟《祭赵我白老师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幽明:生与死,阴间与阳间。阴间与阳间永远隔离。指死后再也不
详细解释
形容身体瘦弱不堪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五:吾曰:‘和尚上世曾为甚么?’师曰:‘我痿痿羸羸,且恁么过时。’吾曰:‘凭何如此?’师曰:‘我不曾展他书卷。’痿:肢体麻木;羸:瘦弱。形
详细解释
孟郊的诗,韩愈的文笔。指诗文佳作。出自唐・赵璘《因话录》第三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称赞文章等。孟郊的诗,韩愈的文笔。指诗文佳作。 复制出处:唐・赵璘《因话录
详细解释
处理事情迅速、果断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张裔传》:汝南许文休入蜀,谓裔干理敏捷,钟元常之伦也。干理:管理,处理事情。处理事情迅速、果断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张
详细解释
仔细地思考,明确地分辨。出自《礼记・中庸》: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仔细地思考,明确地分辨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: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例子:
详细解释
指兄弟友爱。出自《诗经・大雅・行苇》。一般作定语,指兄弟友爱。戚戚:互相亲爱的样子。具:俱,都。尔:迩,靠近。指兄弟友爱。 复制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行苇》:“戚戚兄
详细解释
用简短的几句知使人折服。形容话虽少,说服力却很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八回:忽阶下一人应声出曰:‘臣请往见鄢陵侯,以片言折之。’折:使人折服;之:代词,指人。用简短的几句
详细解释
装模作样,故意做作。出自清・陈森《品花宝鉴》第2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装模作样。张:模样。装模作样,故意做作。 复制出处:清・陈森《品花宝鉴》第23回:“随意
详细解释
有了过错,就不要怕去改正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过:过错,过失;惮:怕。有了过错,就不要怕去改正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
详细解释
黄河细得像条衣带,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。比喻国基久远,国祚长久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国土。带:衣带;河:黄河;厉:通“
详细解释
跟着世风进退。出自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时:时势;俯仰:随宜应付。跟着世风进退。 复制出处: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
详细解释
见“野无遗贤”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爱惜人才。见“野无遗贤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爷爷圣武神文,英明仁
详细解释
一片赤诚的心。出自唐・杜甫《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》诗:白发千茎雪,丹心一寸灰。丹心:赤心,忠贞的心。一片赤诚的心。 复制出处:唐・杜甫《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》诗:白发千茎雪,丹心
详细解释
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简傲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悠然自得的样子。拄:支撑;笏: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。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。 复
详细解释
富有才华文采。出自《北史・魏孝文帝纪》:才藻富赡,好为文章。诗赋铭颂,任兴而作。有大文笔,马上口授。及其成也,不改一字。藻:文采;赡:充足。富有才华文采。 复制出处:《北史・魏孝文帝纪
详细解释
看到影子或听到声音都感到害怕震惊。出自汉・班固《答宾戏》:卒不能摅首尾,奋翼鳞,振拔洿涂,跨腾风云,使见之者影骇,闻之者响震。看到影子或听到声音都感到害怕震惊。 复制出处:汉・班固
详细解释
违背正道,营私舞弊。出自《北史・炀帝纪》:侵害百姓,背公徇私。公:正直无;徇:曲从。违背正道,营私舞弊。 复制出处:《北史・炀帝纪》:侵害百姓,背公徇私。
详细解释
孤单一个人没有牵挂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八回:我老拙见是这般一个无根无绊的人,就招了他。绊:羁绊。孤单一个人没有牵挂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八回:我老拙见是这般一个
详细解释
重视义气,慕求声名。重视义气,慕求声名。 复制
详细解释
美好才能表现出来。出自《礼记・乐记》:是故情深而文明,气盛而化神。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。英华:美好的才华。美好才能表现出来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乐记》:是故情深而文明,气盛而化神。和顺积
详细解释
言论高深且含意深远。出自宋・王安石《与参政王禹玉书》:过蒙奖引,追赐诗书,言高旨远,足以为学者师法。高:高深;远:深远。言论高深且含意深远。 复制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与参政王禹玉书》:过
详细解释
对网吹气,欲使之满。比喻不可能。出自元・念常《佛祖历代通载・佛印了元禅师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不可能的事。对网吹气,欲使之满。比喻不可能。 复制出处:元・念
详细解释
用椎使不相合的物体拍合,圆转截断物体而不见裂状。指能适应事物,不露棱角。出自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天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輐:圆。用椎使不相合的
详细解释
羊毛尖上尘土的重量。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。出自《俱舍论・分别世品》:积七兔毛尘,为一羊毛尘量。羊毛尖上尘土的重量。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。 复制出处:《俱舍论・分别世品》:积七兔毛尘,为
详细解释
指弄虚作假。出自汉・刘向《列女传・母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欺骗。指弄虚作假。 复制出处:汉・刘向《列女传・母仪》:“夫伐功施劳,鲜能布仁;乘伪行诈,莫能久
详细解释
见“昏头搭脑”。出自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九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头脑发昏,晕头转向。见“昏头搭脑”。 复制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九:“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。
详细解释
juān juān bù yōng , zhōng wéi jiāng hé
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,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。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,就会酿成大的问题。出自三国・魏・王肃
详细解释
对事物的描绘。出自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27篇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写作等。绘:描摹,形容;状:描摹。对事物的描绘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27篇:
详细解释
指卓然超绝,不同于人。出自清・梁章锯《浪迹丛谈・二十四桥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卓然超绝。指卓然超绝,不同于人。 复制出处:清・梁章锯《浪迹丛谈・二十四桥》:“玉生曾
详细解释
chǔ suī sān hù , wáng qín bì chǔ
虽只几户人家,也能灭掉秦国。比喻虽小,决心大也能成功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三户:几
详细解释
jiè zéi bīng , jī dào liáng
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范雎蔡泽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兵:兵器,武器;赍:
详细解释
北方塞外荒漠之地。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。出自《宋书・武帝纪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北方塞外荒漠之地。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