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胆小怕事,顾虑太多。出自明・冯惟敏《朝天子・感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顾虑重重。比喻胆小怕事,顾虑太多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惟敏《朝天子・感述
详细解释
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。比喻欲望越来越大;贪心不足。出自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秦策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。比喻欲
详细解释
谓露宿街头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二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谓露宿街头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二一回:“波子……看着宋江道:‘押司没事睬那乞丐做甚么?那斯
详细解释
杀只鸡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大材小用。出自汉・王充《论衡・自纪》。一般作补语,比喻大材小用。杀只鸡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大材小用。 复制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自纪》:“牛刀割
详细解释
不敢放声大哭。出自宋・王明清《玉照新志》第二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泣:无声的哭;吞声:不敢出声。不敢放声大哭。 复制出处:宋・王明清《玉照新志
详细解释
装模作样。出自元・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装模作样。 复制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一折:“一个个铺眉苫眼,妆些像态。”用法:联
详细解释
因忿怒而变了脸色。出自孙膑《孙膑兵法・威王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因忿怒而变了脸色。 复制出处:孙膑《孙膑兵法・威王问》:“田忌忿然作色:此六者,皆善
详细解释
意思是对是非黑白,虽然明白,还当保持暗昧,如无所见。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。意思
详细解释
犹言凭空穿凿,不切实际。出自宋・曾敏行《独酷杂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言行等。犹言凭空穿凿,不切实际。 复制出处:宋・曾敏行《独酷杂志》:“切不可闭门合
详细解释
楚国人过澭水。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,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:“荆人欲袭宋,使人先表澭水。澭水暴益,荆人弗知,循表而夜涉,溺死
详细解释
指下棋时不知怎样下子才好。比喻遇事犹疑不决。出自宋・李纲《议责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犹豫不决。置:放。指下棋时不知怎样下子才好。比喻遇事犹疑不决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比喻丑恶之徒。出自鲁迅《两地书・致许广平112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丑恶之徒。比喻丑恶之徒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两地书・致许广平112》:“这即使是对头,是敌手
详细解释
歪曲法律条文,舞弊徇私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货殖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舞、弄:耍弄,玩弄;文:法令条文;法:法律。歪曲法律条文,舞弊徇
详细解释
胡言乱语。出自元・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三折。一般作定语、谓语、宾语,形容说话没根据。胡言乱语。 复制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三折:“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
详细解释
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,马上逃遁。出自清・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5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望风而逃。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,马上逃遁。 复制出处:清・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54回
详细解释
指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出自东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贤难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没主见。指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 复制出处:东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贤难》:“此随
详细解释
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。出自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7回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,形容非常焦急。焚:烧。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。
详细解释
春秋时,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。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孙子吴起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春秋时,吴
详细解释
犹言恶贯满盈。出自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炀帝纪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坏人。犹言恶贯满盈。 复制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炀帝纪下》:“土崩鱼烂,贯盈恶稔,普天之下,
详细解释
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
详细解释
比喻调皮捣蛋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调皮捣蛋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心里再要买一个,又怕那牙子家出
详细解释
见“楞头楞脑”。出自余辰《蚕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见“楞头楞脑”。 复制出处:余辰《蚕》:“我完全没有听讲,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。现在几乎全班都
详细解释
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。出自周克芹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第一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缺乏远见。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
详细解释
错误地认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。比喻疑神疑鬼,自相惊扰。出自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如是我闻四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。错误地认为映在酒杯中的
详细解释
身体消瘦;骨架凸现。形容身体极为消瘦。出自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叶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身体消瘦;骨架凸现。形容身体极为消瘦。形:身形;形体
详细解释
一条狗看见生人叫起来;很多狗听到叫声也跟着叫起来。比喻不察真情;跟着别人后面盲目附和。出自清・梁启超《管子传》第一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用于书面
详细解释
指误导别人的孩子,亦用来讥讽不称职的老师。出自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不负责任。指误导别人的孩子,亦用来讥讽不称职的老师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同“骄奢淫逸”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三年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人荒淫无度。同“骄奢淫逸”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三年》:“臣闻爱子
详细解释
同“诘曲聱牙”。出自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・破恶声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用于书面语。同“诘曲聱牙”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・破恶声论》:“且又日鼓舞
详细解释
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。出自清・郑相如《汉林四传・开明君传》。一般作定语,含贬义。聱牙:不顺口;诘曲:曲折。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。 复制出处:清・郑相如《汉林四传・开明君
详细解释
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庄公二十二年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荒淫无度。卜:占卜。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庄
详细解释
把榆树皮研成细末煮粥充饥。指艰苦生活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阳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艰苦生活。屑:研成碎末。把榆树皮研成细末煮粥充饥。指艰苦生活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犹剜肉成疮。出自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一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犹剜肉成疮。 复制出处: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一卷:“大抵宋人好矜博雅,又好穿凿
详细解释
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。出自宋・欧阳修《与王懿敏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是:对,正确。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。 复制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与王懿
详细解释
虽然看见了;却像没有看见一样。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。出自唐・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虽然看见了;却像没有看见一样。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
详细解释
贪求财物没有限度。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。出自《国语・晋语八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贿:财物;艺:标准、准则,引伸为法度、限度。贪求财物没有限度。
详细解释
老人泪流满面。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。出自唐・杜甫《羌村三首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常与泣不成声连用。纵横:泪流满面的样子。老人泪流满面。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。
详细解释
站在对岸观看失火。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。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。出自唐・乾康《投谒齐己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站在对岸观看失火。比
详细解释
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。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。出自宋・柳永《倾杯》词。一般作定语、补语,指体弱多病。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。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。
详细解释
没有水在陆地上行船。比喻行为违背常理。出自宋・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・灵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罔:没有。没有水在陆地上行船。比喻行为违背常理。
详细解释